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旅游资讯 党建动态 专题专栏 招商引资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市动态

日喀则发现了新生代热带雨林化石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商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20-09-08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与服务西藏高质量发展专题咨询会召开

日喀则发现了新生代热带雨林化石

昨日下午,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与服务西藏高质量发展专题咨询会在拉萨召开。会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誉所长姚檀栋介绍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以下简称“青藏科考”)成果,专家学者们发表了意见。

十大战略任务 包含5个综合区19个关键区

据悉,此次科考包括亚洲水塔动态变化、生态系统与生态安全、人类活动影响与环境安全、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与优化体系、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西风-季风相互作用及其影响、高原生长与演化、资源能源与远景评估、地质环境与灾害、区域发展与绿色发展途径十大战略任务。

科考范围包括5个综合区和19个关键区,即亚洲水塔(江湖源区、河湖源区、一江两河区、可可西里、羌塘高原、喀喇昆仑-西昆仑区、藏东南区、南亚通道);喜马拉雅区(喜马拉雅山、边境区及印占区);横断山高山峡谷区(三江源、三江流域及横断山区、东南亚跨境区);祁连山-阿尔金山区(祁连山南坡与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北坡与河西走廊、阿尔金山);天山-帕米尔区(中巴经济走廊、帕米尔区、西天山区)。

关于第二次青藏科考取得的初步成果,记者了解到,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冷干化正向气候变化引起的暖湿化发展。考察研究在日喀则地区发现了新生代早期棕榈、桉树、榕树热带雨林化石,喜马拉雅山在5500—5000万年前,古高度约1000m;2100—1900万年前,古高度约为2300m;1500万年前达到了现在的高度。而干冷化导致了动植物迁徙的“走出西藏”和“高原枢纽”模式,如披毛犀、北极狐等哺乳动物的祖先起源于西藏,在第四纪大冰期“走出西藏”向北迁徙,成为冰期动物群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各种植物也以高原为枢纽向欧洲、北美等地扩散。

目前青藏高原正在变暖湿,伴随着生态系统趋好和潜在风险增加的双刃剑,这种暖湿化特征还将继续下去。

从7方面谈高质量发展重点 加快科考成果转移转换服务

会议在介绍到科考初步成果服务西藏发展的建议时,提出了建设色林错国家公园和完善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建议。其中,通过0色林措国家公园建设,可抑制湖泊扩张的负面效应。人类活动环境压力增大,色林措公家公园的建设可纾解压力。色林措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生态系统,是国家公园建设的理想区域。建设色林措国家公园是优化青0.藏高原安全屏障体系的重大举措。色林措国家公园初步划分为严格保护区、生态保育区、传统利用区和游憩展示区。

关于第二次青藏科考服务西藏高质量发展重点,姚檀栋从7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即提出第三极国家公园群的保护与发展双赢的绿富工程建议、服务亚洲水塔保护和安全生态屏障优化体系建设、支撑西藏灾害监测和防控体系建设、服务川藏大通道建设、服务南亚大通道建设、服务西藏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建设和加强科考成果转移转化。

谈到第三极国家公园群的保护与发展双赢的绿富工程建议时,提到拓展第三极国家公园群,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提供范式。后续计划对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札达土林等国家公园建设进一步科考,逐步形成第三极国家公园建设科学方案。在此技术上,进一步拓展,建设珠峰跨国公园、中亚大湖区国家公园。

据悉,第二次青藏科考将加强观测体系建设、灾害风险评估预判、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生态安全、三江源国家公园西藏区和第三极国家公园群科学规划等重点科考工作,服务于保护亚洲水塔和支撑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及绿富发展。还将加强南亚通道的地理基础、社会经济条件、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灾害风险、区域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科学考察研究,为国家南亚通道建设和青藏高原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此外,还将建立青藏科考三新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天-地综合观测系统、数据共享平台、高技术工程中心,成立青藏科考成果转移转换国际中心、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联盟,积极推动百亿级青藏科考成果转化基金落地实施,加快科考成果转移转换服务支撑西藏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重大战略任务实施。